张大均教育心理学pdf版,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制约教与学的因素和条件这四大部分,既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基本知识的系统介绍、分析和探讨,又强调与教育目标、教与学的独特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尽量做到科学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心理学入门必读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历史、人文社科、医学神科学、教育学、司法刑法学等诸多学科范畴。心理学入门必读书有:《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思考,快与慢》、《三种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适合初学心理学的读者。这本书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阐释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和规律,引发我们思考分析身边的心理现象。津巴多和他的合作者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完美阐述了一个初学者探索心理学的学习过程。
《心理学与生活》
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思考,快与慢》
作者卡尼曼将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并告诉我们什么时 可以相信自己的知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的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误区。
张大均个人介绍
张大均,男,1954年10月生,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负责人。
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研究领域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一直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教学心理、美育、心理、教育心理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领域先后主持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
3、社会心理研究
获奖科研
1.《试论教学的根本原理》,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88年,独立获得)。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8年)。
2.《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用科研成果二等奖(1994年10月,独立获得)。
3.《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著作奖(1994年)。
4.《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5.《改革的社会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12月,与张庆林合作,名列第一)。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
6.《美育心理学》,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二等奖(1994年l0月,名列第五)。
7.《美育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一等奖(1994年l0月,名列第四)。
8.《美育心理研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996年,名列第四)。
9.《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5月,名列第四)。
10.《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与曾欣然合作,名列第二)。
11.《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名列第二)。
12.《大学生品德心理》,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名列第二)。
13.《宣传心理学原理》,获重庆市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料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与曾欣然合作,名列第二)。
14.《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5月,独立)。
15.《试论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走向》,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秀论文奖(1997年4月,独立)。
16.《教学心理学》,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名列第一)。
17.《中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独立)。
18.《教学心理学研究》,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名列第一)。
19.《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独立获得)。
20.《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创新人才》,获重庆市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名列第一)。
21.《教与学的策略》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排名第一)。
22.《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系列教材建设》获重庆市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名列第一)。
23.《教育心理学教程》,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1995年,名列第一)。
24.《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
25.《小学生理想教育的心理学依据》,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4年,名列第一)。
26.《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0年)。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0年)。
27.《改革宣传的社会心理功能》,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28.《中国公民改革参与意识的分析研究》,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7年)。
29.《心理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30.《当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走向》,获四川省教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
31.《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形象的心理结构》,获重庆市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1989年)。
32.获西南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展览译比一等奖(1997年)。
33.《高师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获1999-2000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
34.《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论文(1997年)。
35.《家庭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心的教育》,获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
36.《教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
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理论。包括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学科价值、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2、教育心理学的领域理论。这里的“领域”是指教育心理学的各构成部分,主要指学与教及其条件。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影响教与学的条件和成效的相关理论。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问题理论。“具体问题”是指学科领域之下的具体课题。如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动力”、“知识学习”、“问题解决”等都可视为具体问题。关于这些具体问题理论观点,我们称之为具体问题理论或“小理论”以区别于科学学理论和领域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指与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密切相关的其它心理科学理论,如智力发展理论、人格培养理论、态度转变理论、环境心理理论、人际交往了理论等等。相关理论虽然本身并非教育心理学理论,但他们从制约因素或支持条件角度进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亦是其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是其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学科方法论一般包括哲学基础、科学背景、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自诞生伊始就是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发展的。联结派教育心理学是受机械唯物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而建立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受人道主义与人性论、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等哲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已表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走向总是自觉不自觉受同时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往往也成为该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影响集中在:一是科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思想。二是科学技术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被引入有机体心理活动的研究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策略或方法。
(三)研究原则和具体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体现客观、科学、有效和人道等方面的规范和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变化的历史回顾
1、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初步确立。
2、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确立
3、认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确立
4、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综合化趋向
(二)教材的内容体系P16
(三)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教材体系与国家研究生考纲相结合
三、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是服务教育实践的学科,二者相辅相成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而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教育学主要是研究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教育学研究的着眼点是探讨教育措施与它的效果之间的关系;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找出学生在这种教育措施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而且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能够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它偏重研究和概括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所揭示出来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2)普通心理学尽管也联系人的社会实践,但并不直接为特定的社会实践服务;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3)普通心理学一般是将人的心理分解为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而教育心理学就要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的,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既相互补充,又有所交叉。二者区别主要在于:(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儿童心理学偏重于儿童心理发展一般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就要从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概括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其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范围内;而教育心理学尽管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但只局限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2)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教育心理学虽然与儿童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相互交叉,但当接触到某个共同心理学问题时,它与儿童心理学的出发点就不同了。儿童心理学研究和揭示的是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是要儿童的这些特点以及规律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任务,研究儿童在不同教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在教育条件下怎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3)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研究。
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狭义的角度看,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学习心理学不但要研究人类的学习,而且也要研究动物的学习;而教育心理学则主要是关注人类的学习,特别是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机版
- IOS官方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