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义乌app是由义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推出的官方医疗预约挂号平台,针对现今疫情的风险,义乌市居民也可在此预约疫苗,涵盖了义务各地的医疗机构,让居民有更加优质的就诊方式,非常的实用,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的话,那就快来这里下载吧!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官方指定: 健康义乌是一款面向全市医疗机构的APP,内容涵盖了预约挂号、就诊查询、在线缴费和住院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又有集成了多样化的服务板块、包含了金苗、蓝卡妇幼、医后付等多个功能。
1、排队叫号:叫号情况直接在手机上就能查看,等待时间随心支配;
2、妇幼健康:更多相关的孕期产检都知道,能够做你的贴心小棉袄;
3、查报告单:自己的化验结果早知道,让你足不出户知晓相关结果;
4、助缴费:做到健康义乌app在手,缴费无忧,线上缴费更方便;
5、费用查询:用户只需要动一动手指,所有的费用随时都可以查看;
轻松挂稀缺号,多科室1000余位医生任意选。
简单直观的展现了医生介绍,便于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生。
平台提供的所有预约挂号均为公益性服务,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360度转变,从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第五代的 “义乌国际商贸城”,中间过程经历了20多年。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 ,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1、“鸡毛换糖”闯世界,在缝隙中成长的批发市场
“鸡毛鸭毛换糖喽……”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里,有一个硕大的拨浪鼓,牵动着无数义乌人的童年记忆。据浙江金士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小民回忆,儿时的他,最盼望听到的就是货郎担“咚咚”的拨浪鼓声。他们肩上挑的如同一个百宝箱,用鸡毛鸭毛就可以换取糖块、玩具等。
义乌的很多成功商业人士,当年就是靠“鸡毛换糖”起家的。
由“鸡毛换糖”起步,上个世纪70年代,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地处义乌廿三里镇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
2、小商品,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成长史
(1) 义乌第一代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元,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像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2) 义乌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3) 义乌第三代市场
1985年4月25日,县长姜补根、副县长陈正兴来到小商品市场,召集工商局、小商品市场工商所负责人和部分个体户,研究如何解决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
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
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但是,在市场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觉醒程度还是有差别的。
(4) 义乌第四代市场
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交工验收,可安排摊位7100个。1月26日至28日,义乌第四代市场新老摊位共13910个通过抽签、公证进行分配。2月13日,义乌第四代市场试营业。3月2日,国家工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8月3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1993年12月17日,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创立。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品城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6月23日至26日,小商品城14673个新老摊位进行了调整。7月8日,二期市场试营业。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22.8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23000个。
同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1994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达到152亿元。
再到后面就是第五代市场宾王市场和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义乌发展奇迹,既是义乌人敢为人先,追梦逐浪,诚信包容的明证,也是当地历届党委、政府敢于担当、不求名利、锐意进取的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生命力的生动阐释。梳理义乌经验,解析义乌精神,对我们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