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着65年的历史了,珍藏海量的书籍和丰富的内容让诸多学医子弟沉浸在此,学院也与现代化App相结合推出线上阅读App,供学生们在线浏览阅读,同时也吧图书馆作为一种学习交友的地方咯!
发展历程: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图书室、江苏新医学院图书馆分馆、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敬文图书馆等不同发展阶段,是全国中医院校中首批唯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政府命名的“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单位。
资源概况:
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图书馆通过权威数据库引进、网络开放存取资源组织、校内自有资源开发、馆际资源交流与共享、特色馆藏资源整合与开发等多种途径推进馆藏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医药文献为主体,中医药文献全覆盖、兼顾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文献的多类型、多载体特色馆藏体系。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馆藏纸质文献114万册,中医药古籍3千余种4万余册;中外文现刊1108种;中外文数据库57种(83个子库);电子图书122万册。全部资源均面向本校注册读者开放。
服务项目:
现有馆舍面积29800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席,每周开放98小时,全天24小时开放网络资源。主要提供书刊流通借阅、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学术交流、科技文献资源收集与特色数据库开发、中医药古籍版本鉴定与破损修复等服务工作。面向在校学生设立有“李正鈞奖学金”、“南中医华诞书虫奖”,并通过“尚书讲坛”、“问津课堂”、“读书节”、“特藏文献展”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资源推荐与阅读推广服务。同时及时发布本校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全球与中医药相关的学术资讯以及本校ESI动态数据以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与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校内外读者可通过数字图书馆、云图书馆、WEBVPN等方式随时随地访问古今中外文献资源或获取馆员的专业服务。
人力资源:
图书馆现有职工49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6人,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27人,博硕士约占全体人员的71%;专业结构涵盖中医药、医学信息、图书情报、计算机等。
部门设置:
以资源、技术、服务为核心,图书馆现设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信息检索中心、文献检索教研室、古籍部、信息技术部、阅读推广部等功能部门。
一、读者办证
教育部计划内招收的各类学生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统一提供学生名单,图书馆负责开通校园卡图书馆使用功能。
本校教职工和博士后凭工作证到图书借阅处开通校园卡的图书馆使用功能。
档案关系不在本校的在职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凭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等部门提供的名单及院系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开通校园卡的图书馆使用功能。
二、借阅管理
有效的借阅一卡通是读者进入图书馆及在馆内借阅文献、自修、学习的凭证,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应随身携带,按规定使用,并自觉接受工作人员的检查。
借阅一卡通或通用借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委托他人代借图书,须出具委托书。借用或冒用他人借阅一卡通或通用借书证,一经发现即扣留该证,并区别不同情况处以1-3个月的停借期。
三、校园卡挂失
读者丢失校园卡应及时至校园卡中心办理挂失,挂失前已被借出的所有图书由本人负责归还或赔偿。
(1)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高IF论文分析、高TC论文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并能提供多方位的过滤分析功能,包括citescore过滤、文献被引用次数(TC)过滤及分区过滤等;并可以在检索结果界面查看部分文献的参考文献和被引文献列表;
(2)系统能够提供知识图谱功能,可以对各个学术领域,根据文献内在主题词的增长或下降比例,结合文献的权重得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各国主流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3)检索结果可以图形化显示,在一个页面可以显示上千条的检索结果记录,并可以根据检索结果记录的特有属性,包括文献的出版时间、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将不同的文献归类到不同的坐标位置,便于用户区分和使用;
(4)通过第三方的文献互助平台,可以获取95%以上PubMed及泉方学术的全文。
已知bug的修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