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广告有些丰富,不要误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需要打好基础,小编带来了小学数学课堂app,可以学习小学阶段所有数学知识,帮你提升成绩!
小学生喜欢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应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知识点都有,内容丰富、从易到难,知识点讲解有趣易懂,大量的习题练习!
一、一年级数学,学阿拉伯数字、数数等;
二、二年级数学,加法口诀、减法口诀、加法计算、减法计算等;
三、三年级数学,乘法口诀、除法口诀、乘法计算、除法计算等;
四、四年级数学,千米、米等单位的学习、常用公式的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面积的概念和计算等;
五、五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等;
六、六年级数学,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体积的概念和计算等;
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做错题,这时候就要让孩子建立错题集,将错题进行集中会汇总。当然,错题集并不是错题的简单汇总,而是要注明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再次犯错。
此外,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针对错题集进行复习,错题集是自己薄弱环节的集合,针对错题集复习,可以快速提高自身的短板,从而减少失分项。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使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或熟悉的故事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更重要的是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时,我抓住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喜欢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吗?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面带笑容,眼睛睁得圆圆的,争先恐后地脱口而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白骨精……学生如数家珍地报出许多人物的名字。我微笑着点点头说: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感到十分困乏,师傅唐僧说:''八戒,你去前面化些斋饭来。''猪八戒答到:''遵命。''就去找吃的,不一会儿,猪八戒回来了,只见他手里拿着三个一样大的饼,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三个饼,我们四个人吃,这可怎么分啊?''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难题吗?能同学们齐声回答。请拿出事先做好的三个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代替三个饼,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他们师徒四人各得几块饼?如果是9个饼呢?学生纷纷动起手来,……这样的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一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中,我自己也感觉到从未有的轻松。再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道路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坐在教室里,你知道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想知道答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数学的学习之中。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和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习的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的乘法应用题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了解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小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时时刻刻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借助这些观察,我就让他们算一算:一包方便面1.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结果,这节课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习困难生王瑞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试分析,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与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出示:一包方便面1.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让学生凭空想象的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前者学生感兴趣,他们经常买东西,在平时买东西时有意无意的已经在用小数的乘法来解决生活问题了,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容易接受新知。而后者学生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他们总觉得这是书本上的题目,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其次,前者是在动态的、需要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新知,而后者是静止的、被动地灌输知识,学起来很不情愿。
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后,我就引导学生算一算:如果给一个圆柱形水池表面贴磁砖,算一算,贴磁砖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自然想到这个圆柱只有一个底。求这个圆柱形水池表面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即算出它的一个底的面积再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即可。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油桶,他们很自然想到油桶有两个底。计算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先算出这个圆柱两个底的面积再加上的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知识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更新隐私政策,应用启动需用户同意隐私政策才会初始化各项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