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的全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共有23页,15篇,共有1万二千多个字,目前为止在全网应该是比较全面了,希望给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怎么写
1、认真听四位大师讲课
2、对各位老进行了解
3、多看当前疫情相关的新闻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知
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月9日14:30至16:00,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大名师回顾了解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艾四林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方面,(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去将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透、讲清楚。所以这个是我们的课程内容显得更加丰富,更加与时俱进。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改革、去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秦宣: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教授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了什么》为题,分析了疫情大考带给我们的四点启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面向未来,必须通过推进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总结历史经验 增强必胜信心
在直播中,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教学内容,以《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为题进行讲述。王炳林指出,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每逢危机关头,中国人民都激发出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我们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王炳林谈到,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更好地走向未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有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等。我们常说多难兴邦,每当这种危机关头,都能激发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
王炳林谈到,人类和瘟疫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据历史记载,从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国古代先后发生了300多次瘟疫流行。经常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世界也是如此。比如14世纪中叶的欧洲爆发了黑死病,导致了5000多万的死亡,占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1918年,流感从欧洲蔓延到全世界,夺取几千万人的生命。中国古代也有两次大规模的瘟疫,一次是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瘟疫大爆发,再加上战乱,人口骤减,由当时六千多万人减少到一千五百万人以下。第二次是在明代末年到清朝初年,导致数千万人的死亡。近代以来,从1910年到1911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的生命。应该说,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来没有停止过和疾病的抗争。
王炳林介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1950年8月,新中国第一次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1年,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对全国防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1952年12月,毛泽东专门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
几十年来,国家大力推行预防接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全国性的卫生防疫体系,健全了传染病预防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像鼠疫、血吸虫、疟疾、麻风、结核、艾滋病等专项防治。1961年我国基本消灭了天花,2000年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许多传染病发病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这次抗击疫情之前,我国曾经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抗瘟疫斗争:一次是1958年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专门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有一句大家很熟悉,就是“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用诙谐的诗句表达了兴奋之情和豪迈之气。另外一次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胜利。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面对当时也是世界医学界一无所知的新型传染疾病,人们有一个逐渐的认识过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也促进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目前的抗击疫情也是把传统的有效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早发现、早隔离,控制传染源,加强救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防控措施非常有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王炳林指出,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历史进步的前提是善于化危机为机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历史的智慧。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带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微言教育”开讲:《中国“战疫”中的伟大团结精神》
课程介绍: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展示了中国“战疫”中的伟大团结精神,验出了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金”。
冯秀军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场“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靠的就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
“群”的力量
两千年前的荀子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他的答案是:“人能群,而彼不能群。”创造武汉大决战奇迹、中国“战疫”奇迹的,正是这“群”的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诗歌、成语、典故,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成语如:唇齿相依、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古语如: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最具知名度的诗词,莫过于《诗经》的《秦风·无衣》篇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生动表达了先人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浓烈情感。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机版
- IOS官方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