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了一档非常火的节目唐尧文化观看了唐尧文化节目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感触,就是老师要求写观后感了,这里有很多篇不同角度的观后感,总有一款适合你!
观后感预览
尧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也就是和合精神。《尚书?尧典》说:“(尧)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司马迁也称颂顺唐尧时代,“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邦。”(《史记?五帝本纪》)在包罗万象的尧文化中,和合精神处于中心地位,长期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道德标佳。和合之道成为影响统治者的一种行为手段和领导艺术,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道德取向和处世精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和合文化,其中就引用《尧典》上帝尧“教化万民,协和万邦”的名言警句。和,是指异质事物的共存;合,是指异质事物的共生。和合文化也就是和谐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等多种关系,使世界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中发展。对于“和谐”社会,总书记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行和谐之道,并不是敷衍迁就。尧既讲民主,又讲法治,他曾经亲自主持制定“五刑”,对于祸国殃民的人,则依法严厉惩处。尧为了让人们能及时批评朝政和揭发坏人,设置了“进善旌”、“敢谏鼓”、“诽谤木”。也曾说过:“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百姓万民无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畅所欲言,做到下情上达,政通人和。“尧设诽谤之木于四达之衢”,让平民畅所欲言,议论朝政,即使说错也赦免无罪,现今诽谤木已演变为华表,屹立于天安门前
相关新闻
史书上的“都山”或“庆都山”,俗名“黑龙山”;山上建“寿圣寺”后,李唐皇帝赐“黑龙山”名为“灵源山”;灵源山上的寿圣寺也渐渐地称“灵源寺”了。现在,唐尧文化研究会坚持唯物史观:山名,还原史书上的名称—“庆都山”;寺名,从约定俗成的名称—“灵源寺”。所以本文的题目为“庆都山上的灵源寺。”
要说庆都山上的灵源寺,须从李唐王朝说起。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布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其时,久居唐尧帝都山西平阳一带的河东慰抚大使李渊,乘势起事,公元618年攻拔长安,借先圣唐尧的神威,自封“神尧皇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李唐王朝统一了全国。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即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盛世“贞观之治”。李渊的孙子李治即唐高宗继位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后来改称“天后”。武则天是唐太宗召入宫的才女,善琴书歌舞,喜博览群书。太宗死后,她削发为尼,有机会阅览唐玄奘刚刚翻译的佛经,对西域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她崇拜佛教超过了对祖传道教的信仰。于是,她重入宫廷后,挟高宗皇帝,发天后之威,在全国各地推崇佛教,大造寺院。一天,武则天佛心大发:“李唐大业,乃唐尧在天之灵相助,帝尧之恩德至今未报,我心何安?”想到这里,她召集诸“北门学士”参决。诸学士遵循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著述:“尧山,南十里是都山;都山,尧母庆都所居”,建议天后去寻根拜祖。天后应允,差大臣和阴阳生东行,越太行山至唐县。在唐县县令的陪伴下,先到尧山,寻到山之东侧尧出生的山洞;尔后,选定山之南侧、“唐池”北岸一小山包上修建尧庙。再登尧山南望都山,但见那山东西长数里,东高西低,南、西、北三面高山围绕却不相连,东临一望无际的沼泽平川,果然像一条黑龙欲腾空而起。待众人南行十里到都山顶,又发现此山恰似一条大船,中间“船底”宽阔,苍松翠柏参天,当场将此处选为圣地,修建寺院。天后准奏,于唐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开始大兴土木,先建尧庙,后造“寿圣寺”。寿圣寺的正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起脊瓦顶,殿前门额上书“寿圣祠”三个大字,里面有灵碑,上写“供奉帝喾皇后庆都之灵位“。正殿东南树5块巨型佛经石碑:第一石《金纲般若波罗密经》;第二石《妙法莲华经序》;第三石《莲华经》;第四石《佛法无量寿观经》;第五石《大方广佛华严经》。正殿东北隅修建面朝东南一幢陪殿,供僧众静坐诵经之用。侧殿东是僧侣坐化埋葬之墓地。正殿北后有僧舍百八十间。于正殿东南悬崖峭壁下砌石修路,宽3米,直通东南方向浊鹿山顶上的“龙坡寺”,此石阶路也是僧侣下山务农之道。正殿东南十多米处挖水井一眼,可以下窥晓月。“寿圣寺”修建好后,武则天年年来朝圣进香,并在佛经碑第二石上刻“大唐天后供养,”以表对佛祖的崇敬、对先圣帝尧报恩的诚心。后来,又于唐大历二年修建花塔。塔心高丈余,汉白玉砌筑,浮雕荷花封顶,塔顶周围透雕“上八仙”。塔下顺南坡修石阶路200余级。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机版
- IOS官方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