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年夜到底要吃什么呢,有的说是饺子、有的说是汤圆,那么到底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这份2017小年夜习俗大全,里面有很多的菜谱和一些习俗,附带有详细的做法和祝福图片。
2017小年夜习俗大全内容摘录
小年夜吃什么
北方小年食物: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食物:豆腐
腊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的说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储存到过年再吃。过年吃豆腐只是要为新的一年取个“斗福”的好彩头,期望福气能成斗成斗的来。做好或买来的鲜豆腐不好储存,又不想都做成冻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让过年的餐桌上多一种吃食。
北方小年食物: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北方小年食物: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北方小年食物: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烧吃,火烧与小年几乎划等号。
北方小年食物: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食物: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小年夜习俗祭灶神
腊月廿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按照习惯,这一天是要祭祀灶神的。甬上旧俗,送灶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三午夜前举行,由家中男主人主祭,宁波乡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实际上往往是男性先祭,女性后拜,男女共同参与。
腊月廿三这一天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祭灶果了。
旧时的厨房,老宁波人唤作“灶屋”,上接烟囱,下近灶膛,梁头的龛内供有“灶君菩萨”。
民间有本《敬灶全书》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听罢这段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大概人人都要起敬畏之心,小心谨慎地供奉这位灶君大神吧。农历腊月廿三夜,灶君菩萨要上达天庭述职。年终总结汇报前,凡间百姓总要供奉他吃好喝好,上天庭后要“好话传三遍,坏话丢一边”。为粘住灶君的嘴,少向玉帝打小报告,一般会供奉“糖祭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