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诗歌理论和古代相比,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表述。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参悟,物质和精神互相转化。今天东坡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近现代诗歌的介绍。
现代诗歌表现
诗歌现代化集中表现为诗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对诗歌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审美本质的 思考,对诗歌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的探讨,对以审美为中心的诗歌多元价值观的理解等 。诗歌现代化又表现在诗的语言方面。诗的语言不是科学领域和日常社会生活所运用的 实用性语言,而是审美的语言形态。诗歌形态的变革,往往反映在诗歌语言的变化之中 。诗歌现代化首当其冲的便是诗歌语言的现代化。而“五四”时代的新诗革命,就正是 以用白话写诗做为突破口的。
现代诗体大解放
“诗体大解放”的提出,是中国诗歌理论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中国是个诗歌的泱泱大国,然而就诗的体式与形态而言,直到20世纪初,与唐宋时代 稳定下来的格局并无太大区别。当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发生了 巨大变化,而中国诗歌却还是穿着唐宋时代的古装,迈着老态龙钟的步子,这种情况又 怎能继续下去呢?
晚清的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主张“别创诗界”;谭嗣同、夏曾佑等强调以“ 新学”知识、学理、名词等入诗,以求“冲决词章之网罗”;到梁启超振臂一呼,提出 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在暮气沉沉的晚清诗坛炸响了一声惊雷。然而梁启超对“革命 ”二字却有其明确的界定:“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 。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 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注: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六三》,见《饮冰室诗话 》,第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可见,梁启超强调的是在保留“旧风格” 即旧的形式的前提下来创造新的意境,因此“诗界革命”虽标榜“革命”,但其改良主 义的实质却是不言自明的。
直到1919年10月,胡适《谈新诗》的发表,一场在诗歌领域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才算开始了。《谈新诗》是新诗运动初期的一份纲领性文献,其着力张扬的便是“诗体 的大解放”
- PC官方版
- 安卓官方手机版
- IOS官方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