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溪人网苹果手机版是砚山县知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当地的居民推出的一款手机社区app,为用户提供了官溪一手的新闻,快来下载试试吧!
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江南村落,以溪水而得名,坐落在浙赣两省交界处。在官溪境内有三条溪水,主干为官溪,绕外村而过,有“江南第一宗祠”美誉。我们为本地交流提供了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古建筑
走进官溪,最让人神往的就要数村子里的那些老房子了。最早的建于明清,最晚的也建于民国时期。潺潺江南水,幽幽古巷深,青砖黛瓦的老屋,高大的马头墙……循着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一所所古旧的庭院,高墙上镶着精美青石窗棂,梁柱间雕着福禄寿禧图案,角角落落里也透露出古朴清秀的风韵。
历经百年风雨的白墙,部分石灰已经剥落,露出一片片精致的青砖,略微显得有些暗淡。石雕花窗透过雨后黄昏纯净的微黄光影,丝丝缕缕洒在前院的青石板地上。老街寂寂,高柳鸣蝉。曾经显赫一时的门楼前,女人们背倚着退了色的油漆大门,正闲话着家长里短,她们吴音软语依旧,几十、上百年间留存下来的还是那般温馨的记忆。
胡氏宗祠
这里曾有童谣如此流传:“官溪祠堂南坞井,新塘边糕礼贤饼。”当然,在官溪的古建筑群里最厚重与沧桑的,当属具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胡氏宗祠了。内村的胡氏宗祠,由大门、正厅、戏台、厢房等部分构成,还有月池、文昌阁、桃源桥及碑刻等附属建筑。
据顺治十六年《胡氏家谱》记: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经明崇祯年间的改造,前架平屋、大门、戏台及两厢的结构成了今天的模样。相传,胡氏有一先祖曾是太子陪读,太子登基后,特赐宗祠以缩小的皇宫造型建设,以示皇恩浩荡。整个祠堂是封闭式长方形,总面积计2394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丛林环抱,绿野平川,前中后三重以纵轴线次第排开,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外设照墙、水池,照墙上题有“腾蛟起凤”四个隶体大字,典雅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于凡俗的气势。水池呈新月造型,蕴涵“千长古月”之义。内设戏台、中堂、寝庙等部分,两边是厢房酒楼。整个宗祠的外型远而望之呈龙型,左右各有一井,那是“龙”的双眼。真龙不可缺水,新月型池塘,以及门前清水潺潺、源源不断的桃溪,让这条“龙”更具无限的灵气。
前架为十一开间平屋,正中大门盖有三重歇山式门楼,装饰雅观,气势宏伟。牌楼横匾刻有“飨保万龄”四个镏金楷体大字,门楼两旁大柱子上挂着门联:“陈国家声旧,官溪世泽长”,这些题字笔法古朴、苍劲、圆浑,彰显了曾经显赫的家世,也寄寓了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福。
戏台,号称“江南第一台”,建于大门背后,与祠堂融为一体。正台高8.4米,宽9米,进深7米,台面离地2米。两侧副台宽4.3米,深4.6米。台前基础以砖石砌成,台面以木柱支撑,上铺台板,为固定式,俗称“万年台”。戏台前沿由一排低矮的红色栏杆将台面周围围住,台中的巨副屏风装饰着立体花边,四扇马门上下错落,使舞台显得更加舒展和宽敞。后台较前台高1.4米,其深3.9米,宽13.3米。台上,梁、柱、撑腿皆雕满人、物形象,天棚顶处的三口多角藻井绘有戏文彩画。藻井由十六组斗拱组成放射状,呈覆斗式八卦形,以盘龙圆心结顶,周边复套一小八卦,整个构件规正精致,富丽纤巧。戏台上为二重的歇山顶,青灰筒瓦,正脊龙吻双尾巧妙上翘,直刺青天,显得古朴灵动。梁架的额枋、月梁、斜撑、雀替等雕饰,均为各种浮雕图案及立体木雕,尽显匠心独运的建筑技巧。戏台左右为“报功”、“泽德”两栋廊房,与后台相连,衔接中堂。两厢房、天井和中堂一起,可容六百观众同场观戏。
玉山官溪坐落在浙赣两省交界处。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江南村落,在官溪境内有三条溪水,主干为官溪,绕外村而过。另有两条支流,一曰梅溪(或称梅花溪),一曰桃溪(或称桃花溪),分别由梅坑和内村注入官溪。
网友评论